曾侯乙是周朝开国重臣南宫适之后,建立曾国。属于西周王朝经营南方大策略的重要部分,实现了周王朝对江汉地区的有效控制。曾国作为南宫适的封地,是曾侯乙的先祖。南公适(括)受到天子重用,辅佐文王和武王,完成了攻打殷商的使命,最后安定了天下;周王派遣南公到南方经营疆土,警戒淮夷,监视江夏的异动。曾侯乙,是中国战国时期南方姬姓曾国(即姬姓随国)的国君。
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南宫适与散宜生齐名,是西歧元老,官拜大将军。周文王赴朝歌时,曾命 “外事托于南宫适”;伯邑考进京,也命“军务托付南宫适”。南宫适使一杆大砍刀,勇冠三军。可惜不懂法术,后期光芒逐渐被杨戬、哪吒等人所掩盖。
以上就是曾侯乙其人的家族渊源,随国也就是现在的随州市,是其祖上的封地。曾侯乙墓的规格也比较符合他的身份,显贵之家,但国家并不是特别大,陪葬人数十七八人的样子。但因为祖上的声名显赫,还是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是1977年部队在随县擂鼓墩施工时发现的,它比1972年长沙发掘的马王堆汉墓大五倍,并从墓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的珍贵文物。有制造精美的青铜器,有造型美观的漆器皿,其中,最让人震惊的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六十五件青铜编钟,出土时,绝大多数编钟竟然还完整无缺地悬挂在钟架上。这六十五件编钟,保存之完好,器形之硕大,制作之精良,令人惊叹。更令人称奇的是,曾侯乙编钟除了“一钟双音”外,还打破了中国先秦时期没有七声音阶的论断。出土的编钟,音域宽广,能演奏古今中外各种乐曲。
随州市博物馆主要收纳了曾侯乙墓出土的部分文物,还有周边乡镇出土的其它文物。随州市博物馆创建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10月,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文物考古及编钟演奏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后几经迁徙,于2008年12月8日,在风景宜人的厥水河之畔、引人入胜的擂鼓墩旁,耸立起一座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118亩,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展陈面积8000平方米,极具曾随建筑风韵的随州市博物馆。2009年5月,随州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二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4238件,其中一级文物39件(套)、二级文物231件(套)、三级文物436件(套)。藏品以商周青铜器居多为特色,被誉为“青铜器王国”,其中西周鄂国铜器群、两周曾国铜器群为镇馆之宝。
由于我先参观的曾侯乙墓,高德导航把我指引到一处菜地的边角,后来才知道旁边有一条泥巴小路可以通往博物馆的后门。我又开车绕行了二公里的样子找到博物馆的正门,由于停车场并没有开放,我只好把车停在旁边的农商银行门口。
现在参观随州市博物馆还是要求佩戴口罩,里面中央空调开放,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参观,别有一番情趣。虽然不懂艺术,但依然会觉得这些石器,青铜器,玉器非常的精美。一楼挂了许多水彩画,都是80年代左右的记忆,让人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非常的怀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