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中山市横栏镇永兴工业区永谊六路那边新开了一间工厂,搬到这边来上班的时候,还没有正式开始营业生产。花木场旁边有很大一块荒废的空地,里面零星分布着几个大小不一的水塘。听说土地已经被购买征用,只是暂时搁置来不及开发。
这几个水塘就成了钓鱼爱好者的福利,在这里我发现一种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鱼种:过山鲫,学名:攀鲈。
民间俗称海菩萨,分布于香港、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澳门、海南岛及云南省各大小江河下游及邻近湿地、稻田,属中国原生鱼类。
全球仅有2个种,中国仅龟壳攀鲈一种。它们能在水外生活、爬行、翻越陆地,以小鱼、小虾、浮游动物、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为了捕食空中昆虫,常依靠头部发达的棘、鳃盖、胸鳍等器官攀爬上岸边树丛,甚至爬到高高的棕榈树上而闻名。攀鲈的鳃上器非常发达,能呼吸空气(腮部有一个迷宫器官,可以直接呼吸空气)。它们体色为淡褐或绿色。生活于池塘及水沟中,行走时会借助尾部及鳃盖下缘的硬刺进行急行蹦跳, 要是你企图将它的身体侧翻,但那对鳍很有力,瞬间就撑回爬行姿势,很难“扳”倒。
攀鲈其实并不是一种很凶猛的鱼类,百度搜索攀鲈关于混养:需要大型的水族箱,应选择与体型相当的鱼类一起混养,避免与体型过小的鱼类和攻击性强的鱼类一起混养,不少人在赤手捕抓龟壳攀鲈时常被其竖起的吻侧及鳃盖锯片刺伤,因此认为此物种凶猛异常。其实在不受到攻击和合理的饲养环境下此物种更多的时候表现出的是温和、和平,甚至是安静的。
我们用的腥味的饵料,攀鲈吃口很猛,基本上都是黑漂。力气也很大,咬钩后总是把线往水草和障碍物里面带。被钓离水面后活蹦乱跳,背上的刺锋利无比,让钓者无从下手。小任总是用装饵料的空袋子按住它,然后才小心翼翼的把钩取下来。
我们没有吃攀鲈的习惯,也不知道它到底能不能食用,自然也不能知道它的味道如何。只听过朋友说这个拿来炖汤,味道特别鲜美。但它一身的硬皮,手感不好,自然也没有了吃它的欲望。每每钓到,就挖个小水坑放在里面,攀鲈就很快从水坑里面扭动到更深的水里面去了,有的时候一跳达数米远的距离,身体就像一个运动健将一样矫健。
龟壳攀鲈大概是受外来物种影响比较小的原生鱼了,它生命力顽强,环境恶劣点也能挺住;皮厚难吃,没多少人愿意捕捞;同时一到关键时刻,还能爬树、过马路,如果给它一双翅膀,蓝天都拦不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