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粉蝶,别名菜白蝶,幼虫又称菜青虫,是我国分布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经常成灾的害虫。已知的寄主植物有9科35种之多,嗜食十字花科植物,特别偏食厚叶片的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在缺少十字花科植物时,也可取食其他寄主植物,如菊科、白花菜科、金莲花科、百合科、紫草科、木犀科等植物。
菜粉蝶属完全变态发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5毫米。雄虫体乳白色,雌虫略深,淡黄白色。雌虫前翅前缘和基部大部分为黑色,顶角有1个大三角形黑斑,中室外侧有2个黑色圆斑,前后并列。后翅基部灰黑色,前缘有1个黑斑,翅展开时与前翅后方的黑斑相连接 [1] 。雄虫前翅正面灰黑色部分较小,翅中下方的2个黑斑仅前面一个较明显。成虫常有雌雄二型,更有季节二型的现象,即有春型和夏型之分,春型翅面黑斑小或消失,夏型翅面黑斑显著,颜色鲜艳。
卵,竖立呈瓶状,高约1毫米,短径月0.4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为橙黄色,孵化前为淡紫灰色。卵壳表面有许多纵横列的脊纹,形成长方形的小格,卵散产。
幼虫,即俗称的菜青虫。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28~35毫米。幼虫初孵化时灰黄色,后变青绿色,体圆筒形,中段较肥大,背部有一条不明显的断续黄色纵线,气门线黄色,每节的线上有两个黄斑。体密布细小黑色毛瘤,各体节有4~5条横皱纹。
蛹,长18~21毫米,纺锤形,两端尖细,中部膨大而有棱角状突起。体色随化蛹时的附着物而异,有绿色、淡褐色、灰黄色等。雄蛹仅第9腹节有1生殖孔,雌蛹第8、9节分别有1交尾孔和生殖孔。
在北方,第一代幼虫于5月上、中旬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春季为害盛期。2~3代幼虫于7~8月出现,此时因气温高,虫量显著减少。至8月以后,随气温下降,又是秋菜生长季节,有利于此虫生长发育。所以8~10月是4~5代幼虫为害盛期,秋菜可受到严重为害,10月中、下旬以后老幼虫陆续化蛹越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