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幼虫腹部体侧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呈粉红色。成虫昼伏夜出,有强趋光性和弱趋化性,大龄幼虫有假死性,老熟幼虫入土吐丝化蛹。菜青虫成虫叫菜粉蝶,有趋化性。
趋化性是最基本的细胞生理反应之一。对环境中有害及喜好物质做探测的受器系统的发展在演化的极初期对单细胞生物便已是不可或缺的了。对真核原生动物梨形四膜虫和原始海中出现的氨基酸的一致序列做比较分析,令人觉得在相对简单的有机分子的趋化性及其在地球上发展之间有不错的关连性。如此,最早期的分子被认为是具高度的趋化性(即Gly、Glu、Pro)的氨基酸,而较后期的则被认为是有高度排化性(即Tyr、Trp、Phe)的氨基酸。
棉田甜菜夜蛾,拉丁学名: Laphygma exigua Hübner异名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危害作物:棉花、甜菜、玉米、麻、烟、葱、绿豆、大豆、甘薯、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莴苣、番茄、青椒、茄子、马铃薯、黄瓜、西葫芦、豇豆、架豆、茴香、胡萝卜、芹菜、菠菜、韭菜等多种蔬菜及其他植物170余种。
甜菜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顽固性害虫,近年来在我省棉花上的发生危害渐趋严重。由于该虫蜡质层较厚、抗药性极强,用一般农药用量加大1~2倍、连喷2~3次也根本“不顶事”,因识别的混淆,一些棉农称其是“打不死的棉铃虫”。
甜菜夜蛾与同期发生的棉铃虫的典型区别是:该幼虫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每节气门上方各有一个明显的“白点”,且虫体表面光滑锃亮、蜡质层较厚,对一般常用农药的抗药性极强。
甜菜夜蛾对常用的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抗性极强,盲目加大用药量是不可取的(一是会增加用药成本,二是会导致药害)。用药防治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手段。

评论